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 Charity Federation Of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小善大爱 你我同行

12月26日《青岛日报》82岁成义工84岁入了党 耿老的这几年过得很精彩

 

1226《青岛日报》82岁成义工84岁入了党  耿老的这几年过得很精彩

 

 

本报记者李莉莉   2008318日,他做了一件小事,而且一做就是三年零九个月,那一年他82岁。后来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所做的是“义工”的工作;2011627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圆了他六十二年的梦,这一年他84岁。他说:“只要有心,一切都不晚。”

他叫耿西正,黄岛区薛家岛三社区一名普通老人,也是黄岛区 “慈善义工”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义务清洗黄岛区公交1路车薛家岛站至青职学院站、公交18路车薛家岛站至多元商厦站之间14个候车亭、93个候车凳,45个月始终如一地往返劳作,他擦亮的不仅是一张张凳子,还有这张城市的名片。

见到耿西正老人时,他正在黄岛区公交1路车城市桂冠站清洗候车亭里的长凳。老人坐在自备的马扎上,旁边立着拐杖,长凳上抹布、刷子、小扫帚、铲子、水瓶等工具一字排开。扫浮灰、洒水、刷泥点、铲小广告……一整套动作相当娴熟。“这还是上次没清理彻底的。有段日子没来了,今天天不错,就出来干一会。”站在一旁的老伴徐惠君说,耿西正已经把这活儿当第二职业了,几天不出来浑身不自在。

说起义务劳动的初衷,还要追溯到2008年。“奥运会就在家门口开,城市卫生是第一印象。平日坐车经常看到公交车候车亭和长凳上贴满广告,我就动了义务清理的念头。”经过一番思量,耿老最终选择了公交1路车薛家岛站至青职学院站、公交18路车薛家岛站至多元商厦站,作为自己清理的重点区域。2008318日,带上自备的工具和马扎,82岁的耿西正开始了他的义工生活。

“这两趟线沿途有14个候车亭、93个候车凳。一个亭子少说有2个长凳,最多的有8个。一天顶多擦两站,排着日子慢慢干,擦完一轮再来一轮。”耿老边干边与记者攀谈道:“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什么苦没吃过?如今退休在家也是闲着,不如出来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然而,就是这件在耿老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一干就是三年零九个月。

“天气好、身体允许我就多干会,累了就早点收工,毕竟身体是革命本钱,我还想多干几年。”别看耿老说得轻松,其实是一身老年病缠身。“冠心病、高血压、肩周炎,他一样不落。所以早些年我们都不太赞同。”老伴徐惠君低声对记者说。为了图个放心,如今,徐惠君干脆也加入老伴的义务劳动行列,做起了耿西正的“助手”。“清理小广告她最拿手,用铁丝球刷的效果比我用小铲子强多了。”耿老不忘夸奖老伴。

做义工既无人监督,更没人发薪水,哪来的动力?对于记者的提问,耿老快人快语:“我不图名不图利,看着玻璃明亮凳子干净,我心里就舒坦了。”然而,耿老眼中的“小事”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少年轻人见耿老义务清洁,都主动过来搭把手。还有一位外地来青出差的中年男子,被耿老的行为感动,说回老家后也要这么做。“自己劳动换来城市清洁,还影响带动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得到越来越多人肯定,耿老坦言自己干得“停不下来了”。

 2011年6月27,是耿老一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打从22岁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那年,这一天他足足盼了62年。“我不气馁,知道自己离党员标准有差距。如果非要说这些年有什么进步,做义工就算是吧。”20117月,黄岛区慈善总会成立“慈善义工”队,多年坚持义务劳动的耿西正成为第一批队员。有人开玩笑地说:“老耿,你一把年纪了还做什么义工?回家享清福得了。”耿西正总是笑答:“只要有这份心,一切都不晚。”

本网站总访问量 

鲁ICP备19050039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0002号

©版权所有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  技术支持:青岛西海岸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