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 Charity Federation Of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小善大爱 你我同行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临时救助 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临时救助  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李海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以更有效的救急救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会议要求下一步,一是简化救助审核,落实“先行救助”;二是政府对临时救助的投入只增不减;三是实施政府购买救助服务。 
  近年来,我国围绕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的努力从未间断,也逐步将社会救助推上了制度化轨道。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更被视为我国社会救助迈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的强烈信号。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显然将补齐社会救助的空缺,形成临时救助,与以低保政策为核心的社会救助看齐,共同为编实、筑牢社会保障体系“网底”添加有力筹码。  
  临时救助凸显及时性、时效性  
  临时救助制度指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在我国,临时救助制度历经多年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概念内涵。  
  2007年,民政部开始部署各地探索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努力解决因突发性事件、意外伤害或因家庭刚性支出较大导致的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加快建制步伐,加大救助力度。截至2013年,全国26个省份制定完善了临时救助政策。  
  前述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则对临时救助的范围、申请等相关事项作出规定。直到2014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至此,全社会对于临时救助制度形成了“推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步完善、体现社会救助理念的与时俱进”的一致共识。特别是,临时救助兼顾凸显及时性和时效性,起到救人于危难,发挥雪中送炭作用的本质为人称赞。  
  对于深入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以更有效的救急救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一是增强救助可及性和时效性,完善部门协调、信息共享等机制,简化救助审核,落实“先行救助”,确保应救尽救。二是政府对临时救助的投入只增不减,鼓励地方多方筹集救助资金,通过上级财政预拨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在乡镇(街道)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三是实施政府购买救助服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积极性,支持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企业等参与救助。地方和有关部门要负起责任,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屡屡发生。
  社会救助兜底社会保障
  实际上,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也是在近年来才得以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就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步入了现代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建设的轨道。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正践行着逐步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以保障各类社会救助和保障对象基本生活需求的做法。 
  显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无法脱离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必要跟上其快速发展的步伐,否则,秉承保障名义的制度建设将难免沦为口号建设。如果说制度先行是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应急之举,那么,驱使社会救助走上法制轨道则属决策层的明智之举。近年来,随着低保政策实施的越发普及,在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人情作祟、错保、漏保、骗保等低保政策乱象也十分常见,其间折射出的监管缺位无疑让法制建设刻不容缓。 
  前述《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作为我国统筹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标志,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值得重视。其不仅对低保、特困、受灾等人员的救助单列了救助要求,更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以及临时救助明确了救助内容。 
  对于我国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只有将社会救助真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上予以贯彻、落实,才能真正让制度发挥作用,避免政策流于形式。 
  在李拓看来,与低保政策更侧重于解决困难群体的资金需求不同,社会救助的范畴显然更加广泛。其将原本分散的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救助措施统筹起来,本质上是要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逐步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使救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临时救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建立政府及时、高效介入困难群体的生活而言显得至关重要,尤其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将有助于社会救助更加有的放矢且精准高效。李拓认为,对于社会救助制度而言,政府救助精准实施显然应该尽力做到及时准确,而在相关的如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政府发放补贴的具体执行上,还需要强调透明制度、强化监督,以确保社会救助的最终落地。
 
 
 

本网站总访问量 

鲁ICP备19050039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0002号

©版权所有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  技术支持:青岛西海岸报

微信公众号